您當前的位置:首頁媒體聚焦


把公益當作一項事業來做

《華人經濟》文:程 晨 張素娟 2009-01-15

訪問林勁先生

  林勁先生,現任華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協聯部總經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閩港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會務顧問、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香港福建同鄉會顧問、香港安溪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廈門大學旅港校友會副理事長等職務。

  從林勁先生以上的頭銜可以看出他是一名熱心公益事業,致力於加強香港與內地,特別是閩港兩地的經貿合作,社團往來,科學、文化和企業交流的積極參與者與推動者。

記者:據瞭解,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是獲香港政府認可的非牟利慈善機構,成立十四年來,已援建二百多所希望小學。能否請您談談基金會成立的目的以及十四年來所做的具體工作有哪些?

林勁:談這一問題,本來最適合的是我們基金會的歷任主席和現任主席。但是貴報社既然找到本人,那我就義不容辭地為其作一介紹。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事業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而我國的教育資源曾經在較長一段時期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平衡現象,邊遠農村因貧困而輟學的兒童很多,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它是由一群熱心發展教育、公益事業的香港閩籍青年企業家發起,為了聯繫、團結香港各界人士,關心並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人才、造福社會,為實現國家富強的目標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基金會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成立。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自創會至今,得到了中央各有關部門、香港中聯辦和內地各有關省市領導以及香港閩籍社團領袖及熱心人士的關心與支持,其成員從原來以閩籍企業家為主,發展到現在已由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的慈善團體,它凝聚了一大批熱心社會公益的社會各階層人士。該組織多年來通過各種形式的籌款活動,迄今已籌得善款超逾一億港元,在國內二十一個省份援建希望小學三百所,資助了一萬五千餘名學童的五年學費及六百多名受水災影響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獎勵優秀學生,對有突出貢獻的希望小學校長加以獎勵,資助希望小學教師到大學深造;以一次性的資助方式幫助貧困大學生六百八十一人完成學業;資助希望小學學生參加首屆全國希望小學運動會及歌詠比賽並獲佳績;捐出一百套《希望書庫》、十九套《三辰影庫》及其他現代化的電腦、電化等教學設備予有需要的學校;舉辦了六期希望小學教師培訓班,培訓教師四百四十八名;一九九六年舉辦了全國首個電視慈善籌款晚會;二○○二年在福建電視台成功舉辦“情系希望”元宵慈善晚會;二○○三年主辦“希望聖火”大型慈善晚會;並於二○○四年八月成功首次舉辦全港性公開賣旗籌款活動;二○○四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獎牌和榮譽證書,並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為基金會立碑表彰;二○○五年雲南省授予“雲南省希望工程貢獻獎”;二○○七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授予“資助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教育事業特別貢獻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地每次受災時,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總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例如,二○○八年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基金會反應迅速,十三日就向會員、社會各界人士發出呼籲,短短一周的時間就籌集了三百多萬善款。這些款項將配合福建省的對口支援,全數用於災區重建學校、資助受災學子等教育事業方面。

   “希望工程”是孩子們的願望樹,也是凝聚愛心、傳遞真情的接力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懷著“人人有書讀,個個讀好書”;“鄉鄉有學校,校校無危樓”的理想,帶著真誠與期待啟程,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帶去信心與希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熱心人士加入和支援我們,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閩港科教文交流基金的主要作用?

林勁:閩港科教文交流基金創建於一九九四年七月,是由部分香港地區福建省政協委員發起並出資捐助,旨在促進福建省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參與香港國際學術交流,提高福建省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專業水準,增進閩港兩地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專項基金。該基金以其本息全力支援閩港兩地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事業,全額資助在基層工作的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來港參加各類國際會議、培訓考察、學術交流等活動。

   閩港科教文交流基金成立至今,得到了福建省政協、香港地區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科協等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大力支持,迄今已通過各種形式籌款近百萬元港幣,資助了近百人次福建省科技、教育、文化工作者赴港參加各類國際會議、培訓考察與學術交流等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瞭解,獲該基金資助到香港和海外交流的多名學者專家,後來均出了成果,獲得了國家和省市頒發的各種獎項。

記者:在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剛剛結束的《閩港企業合作開拓國際市場論壇》上,您發表了專題演講,總結了福建企業在香港營商的成功經驗,能否分享一下您的經驗?

林勁:福建作為最早改革開放的沿海省份之一,憑藉與香港的地緣、人緣優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許多福建省的企業就紛紛在香港成立機構,把香港作為拓展對外貿易、引進技術、對外融資、瞭解資訊的視窗。到目前為止,福建在香港上市的國有及民營企業,已達四十多家(不包括在港的閩商企業),融資金額超過三百億港元,形成了香港資本市場上頗具影響力的“福建板塊”,香港資本市場已經成為福建企業融資和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台。

   福建企業在香港上市有這麼三種模式:一,H股上市,比如紫金礦業,廈門港務。二,紅籌上市。大多數福建民營企業選擇了這種方式,比如恒安集團,超大農業,三愛藥業,安踏體育等。三,通過要約收購借殼上市,比如閩信集團,閩港控股。另外,還有小部分規模不大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借助創業板的資金發展壯大後,再轉回主辦上市,比如浩藍儂業和網龍科技等。

   對希望來港上市的福建民營企業,要做到三點。首先,要加強企業管理,增強透明度,一定要按照香港的上市規範去做,重中之重是做到財務的透明和規範,跟投資者之間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這樣才能引來更多優質的、長期的投資者;其次,要高效運用籌集來的資金。有些企業融資之後,竟然對部分巨額資金束之高閣,擱置在銀行只賺取微薄利息,沒有實現價值增值和回報投資者,上市融資虎頭蛇尾,根本沒有體現資金的使用效率。再次,是增強企業自身素質,做到可持續發展。

   此外,林勁認為,在兩岸出現和平發展的形勢下,閩、港、台三地的閩商在國家“海西”戰略的推進中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近來,一些閩籍港資企業發揮與臺灣聯繫密切、熟悉瞭解福建省情以及其商業觸角敏銳的優勢,攜手臺灣高新技術企業共同到福建投資設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的企業,臺灣技術、香港資金、福建資源形成了閩港臺合作的新機制。另外,金融業、物流和房地產市場方面也在逐步展開新一輪的合作。近期富邦銀行進入廈門,收購廈門市商業銀行部分股權,邁出了臺灣與大陸金融業合作的第一步。廈門市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香港新創建集團簽訂廈門海滄港區開發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了閩港兩地的物流業合作。二○○八年五月,由香港、福建兩地的企業家組成的大陸團赴臺灣進行房地產業考察,與台中市的鄉林建設簽訂合約,訂購鄉林推出的數十套豪宅,作為兩岸直航後在台的據點,這是閩台房地產建築界展開合作的良好開局。

記者:您自一九八六年來港定居後,就一直在從事閩港兩地的經貿合作和各個領域的交流工作,從早期參與內地企業來港舉辦招商會到如今配合兩地政府舉辦大型經貿推介活動,迄今為止已長達二十二年,工作的性質也極具公益性。能否談談您的心得體會?

林勁:我的感悟良多,而且受益匪淺。這麼多年下來,我覺得無論是做慈善公益事業,或是做社團鄉親的工作,體會是,一定要“公正、包容、誠懇、盡心”。這四個方面,也許本人還沒能完全做到,但本人一直是朝著這方面去努力。做社團工作,一是一定要公正,不能偏幫,更不可以有私心。二是要多包容,海納百川。三是誠懇,以誠相待,這樣才能交得真朋友。四是盡力,為社團鄉親做事一定要盡力,盡心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這些年來,特別是參與香港一些慈善團體的工作後,得到了很多啟發,受到很深刻的教育,對整個人的性格也產生影響,和我一起並肩工作的同事朋友們,也都感慨公益事業給人們心靈帶來的洗禮與震撼,當你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改善一個人的生活環境,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時,心裡是激動、欣喜、舒坦的。

   在此,我也衷心地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進來,為希望工程注入新生活力,為閩港兩地的經貿合作和科學文化等交流貢獻力量,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發展點燃希望之火。